现代医疗机构在不断升级硬件和服务的同时,也面临着提升患者健康素养的挑战。调查显示,目前部分医院虽在制度上对“患者健康素养”有所涉及,但整体内容仍较为宽泛,缺乏针对低健康素养患者的具体规范。要让患者更好地获取、理解并使用健康信息与医疗服务,亟需对医院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细化。
一、建立及落实健康素养筛查制度
1. 明确筛查流程
在患者就诊初期或住院期间,对其健康素养水平进行快速评估。
将健康素养筛查作为就诊或入院流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,以便为患者提供符合其健康素养水平的个性化医疗服务。
2. 推荐筛查工具
“健康素养简要筛查量表(BHLS)”仅包含3个条目,适合在临床快速应用。
根据筛查结果,为低健康素养患者提供更适合他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健康资料。
通过在制度层面明确健康素养筛查,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精准匹配服务策略,减少因沟通障碍或信息复杂性导致的患者不理解或误解。
二、建立及落实健康素养交接班制度
1. 交接班环节纳入健康素养信息
将低健康素养患者的基本情况、服务需求和沟通重点纳入交接班记录。
保障信息畅通,避免因班次更替导致护理方式不连贯或信息缺失。
2. 提高医务人员的协作意识
交接班时,对健康素养有限的患者进行重点标注,确保每位接班人员都了解患者需求。
通过交接班制度强化团队协作,减少患者因医务人员变动而产生的沟通障碍。
将健康素养信息纳入交接班流程,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与一致性,为低健康素养患者提供稳定的关怀和帮助。
三、制定及落实低健康素养患者沟通规范
1. 建立通俗易懂的沟通策略
使用简单、直接的语言向患者说明病情和治疗方案。
采用回授法(Teach-back)等确认技巧,确保患者真正理解。
避免大段复杂术语和缩写,用易懂的短句分层次解释。
2. 提供多元化的辅助工具
在必要时使用图片、图标、视频等工具,帮助患者理解抽象概念。
针对具体治疗或护理环节,设计可视化流程图或操作指引。
3. 关注患者可能遇到的问题
主动询问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是否有疑惑或困难,并及时提供支持。
为低健康素养患者预留更多沟通时间,让他们真正掌握必要的健康信息。
通过完善的沟通规范,医务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向患者传递信息,降低医疗流程的复杂性,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。
实践意义:护理人员的关键作用
护理人员在落实制度优化和沟通规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:
信息传递者:与患者沟通最频繁、最直接,能及时发现患者在理解和执行治疗方案上的困难。
制度执行者:在筛查和交接班制度的运行中,护理人员是第一线的实施者,能将制度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。
质量改进者: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,持续完善健康素养相关制度与流程。
通过针对低健康素养患者的制度优化,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人性化、更精准的医疗服务。健康素养的提升不只是患者自身的责任,也需要医疗机构在制度设计、服务流程和沟通方式上进行持续改进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打造对低健康素养患者更友好、更包容的医疗环境!
注:BHLS内容
中文版BHLS条目内容
Q1 因为看不懂书面医疗信息*导致难以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,对您来说发生的频率如何?(*代表诊断结果、检查报告等)
A.总是 B.经常 C.有时 D.偶尔 E.从不
Q2 您有多大把握独立填写医疗表单#?(#代表疫苗接种知情同意单、患者住院承诺书、无偿献血健康情况征询表、孕产妇保健手册等)
A.非常有把握 B.有较大把握 C.有些把握 D.有一点把握 E.完全没把握
Q3 需要请其他人(如家人、朋友、医院/诊所工作人员或其他照顾您的人)帮助您阅读医院资料△的频率如何?(△代表检查报告、健康教育手册、出院小结等)
A.总是 B.经常 C.有时 D.偶尔 E.从不
BHLS计分标准为:
Q1和Q3采用正向计分,以“1~5”分别代表“总是、经常、有时、偶尔、从不”;Q2采用反向计分,以“5~1”分别代表“非常有把握、有较大把握、有些把握、有一点把握、完全没把握”。
BHLS评价标准为:
健康素养简要筛查问卷(BHLS)得分≤11为健康素养有限,BHLS得分>11为健康素养充足。